精品主題,實戰(zhàn)科普,最新行業(yè)熱點話題,隨時掌握云上咨訊。
近年來,福建省晉江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以黨組織賦能為抓手,深入推進“黨建+社會組織高質量發(fā)展”品牌創(chuàng)建。
堅持政治引領。晉江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堅持政治領航、思想鑄“魂”,將市社會組織孵化園打造成社會組織黨員政治學習的主陣地,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JIN智先鋒”等平臺,線上推送學習資料;通過走訪調研、講授專題黨課和主題宣講等形式,舉辦“書記講黨課”暨“微黨課·我來講” 、“心聲唱百年”快閃、“戰(zhàn)‘疫’有我·分享抗疫故事”“心連心·紅色慈善公益行”等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xù)深入。全面落實社會組織登記與黨組織組建同步審批、社會組織自身建設與黨組織建設同步年檢、社會組織作用發(fā)揮與黨組織活動開展同步評估,牢牢把握社會組織的正確政治方向。
實現兩個覆蓋。晉江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要求社會組織在管理章程中寫入黨建內容,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全市社會組織黨建入章完成率達100%。深入開展社會組織黨建摸排和組織建設“雙同步”行動,摸清全市社會組織黨建底數,精準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雙覆蓋。截至目前,全市成立社會組織綜合團委、綜合婦聯,成立團支部7家,社工機構工會2家,推動黨員骨干兼任團委書記、婦聯主席、團支部書記。積極動員流入黨員把組織關系轉到晉江,著力提升社會組織黨員數量和質量。推動黨的組織覆蓋從社會組織專職人員向兼職人員延伸,把黨建工作覆蓋到社會組織領導班子和會員單位。
加大人才建設。晉江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堅持把好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入口關”,建立支部書記和班子成員動態(tài)管理臺賬。以黨群帶頭人為重點,建設一支職業(yè)化、專業(yè)化黨群工作者隊伍,經市委組織部審定,評定一至五級社會組織黨群工作者24名。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研討交流、集中輪訓、崗位職級評定及述職考核等形式,提高黨群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增強黨群工作者的主責意識。推行社會組織黨員管理人員和黨組織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實施“黨員人才工程”,通過孵化培育、黨員引進等方式,進一步壯大黨群工作隊伍。黨組織書記參加或列席管理層有關會議,黨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邀請非黨員社會組織負責人參加,進一步激發(fā)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頭雁效應”、提升黨組織組織力、筑牢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
注重規(guī)范提升。晉江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充分發(fā)揮黨群服務中心紅色“主陣地”作用,積極指導社工機構等與群眾密切接觸、社會聯系廣泛的重點領域的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黨建陣地創(chuàng)建工作。舉辦“匠心創(chuàng)益 晉情出彩”社會工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投大賽,成立晉江社會工作學院,開設“紅色大講堂”,加強黨員社工黨性教育。設立黨員先鋒崗和責任區(qū),舉辦誠信主題講座、主題沙龍活動,推動開展“誠信微項目領辦”“亮身份、亮崗位、亮承諾”等活動。依托市社會工作協會成立晉江市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由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委員、協會負責人擔任中心主要負責人,牽頭制定《晉江市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陣地建設標準》《晉江市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服務清單》,實施“社工站督導人才領航計劃”“管理人員導航計劃”“服務社工啟航計劃”三大工程,加強社工站建設行政指導與專業(yè)督導,推進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工站建設。
聚焦公益服務。晉江市民政局、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組織搭建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平臺載體,引導社會組織黨員積極參與社區(qū)治理。疫情防控期間,成立社會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發(fā)動社會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脫貧攻堅階段,號召29家社會組織與13個經濟相對薄弱村(社區(qū))結對共建,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深入共建村(社區(qū))開展社會工作服務、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等活動。深入開展“一支部一特色黨建品牌”創(chuàng)建活動,引導致和社工事務所黨支部深入推進“黨建+創(chuàng)新+發(fā)展”工作模式,實施“‘紅色五線譜’黨員+社會工作人才培養(yǎng)”、“四點鐘學?!钡确枕椖俊R龑绻し諜C構聯合黨支部拓展“黨建+公益”模式,實施“助推機構發(fā)展、培育紅領精英、聚集優(yōu)秀人才、鑄造文化品牌、引領社會責任建設”的“五大工程”項目,通過開展“近鄰黨建”“七彩黨建”“綠色黨建”等系列活動,打造機構發(fā)展“紅色引擎”。引導社會組織孵化園黨支部把黨建工作與園區(qū)運營相結合,升級打造“孵化培育、能力提升、合作交流、創(chuàng)新發(fā)展、風采展示” 服務平臺,推動園區(qū)機構和社工聚合發(fā)展、良性互動。(張俊超)
來源:中國社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