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莫非真的只能“微信”?
來源:中科服 發(fā)布時間:2015-01-16 文章分類:行業(yè)動態(tài)
分享:
微信,不少人的手機里都有這種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一些商家看中其中的商機,也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通過發(fā)布信息的方式擴大自身影響,進而從中牟利。昨日,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在微信圈內“瘋傳”的信息“假假真真”,廣大受眾在接收到這類信息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去年12月23日,蕪湖某網(wǎng)及其微信公共賬號發(fā)布一條信息,名為“2015蕪湖最嚴格駕照新規(guī)出爐!分分鐘扣光12分!請相互轉發(fā)!”
這條信息圖文并茂,不僅詳細羅列了“駕照新規(guī)”的扣分細則,而且還標注了“有關新規(guī)則疑問的解答”。不少蕪湖市民接到這條信息后難辨真?zhèn)?,不知內情者甚至相互轉告,彼此提醒。后來,記者了解到,蕪湖交警部門未接到上級公安機關的任何相關通知,且該網(wǎng)傳信息早已傳播過,帖子中的部分內容并不屬實。
今年1月11日,該網(wǎng)及其微信公共賬號發(fā)了這樣的一條信息:“緊急通知:在蕪湖,見到這兩個人就馬上報警”。
記者發(fā)現(xiàn),該信息發(fā)布了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前一后站立兩名女子,一名女子手中握有白色物品,帖子內容稱這兩名女子打著敲門送平安符的幌子,實為“迷藥偷孩子”。該信息提醒大家相互轉發(fā)這條信息,“見到這兩人堅決遠離,不要開門,立馬報警……將她們繩之以法!”
這兩名女子果真是犯罪分子嗎?記者后來了解到,從2014年9月開始,這條消息就在威海、沈陽、成都、汕頭等地的微信、qq群流傳,個別物業(yè)單位甚至信以為真,把消息張貼在小區(qū)還引起恐慌,最后被當?shù)毓矙C關證實為謠傳。警方提醒居民莫信謠、傳謠,以免給社會與他人帶來負面影響。
1月13日,某網(wǎng)及其微信公共賬號發(fā)布的另一條信息,乍一看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該信息題為“今天蕪湖震驚全國,一家34口滅門慘案,轉瘋了!”而再仔細閱讀下去,方知被滅門的原是一窩老鼠。記者隨機采訪了解到,這條信息博得不少人的眼球,大家都覺得自己被這“標題黨”忽悠了。
對此,安師大法學院司法實務教研室主任、安徽銘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陸在春認為,目前,一些微信公共賬號通過發(fā)布一些聳人聽聞的恐怖標題推送一些明顯不實警情或虛假信息。這些微信公共賬號發(fā)布這些信息的目的就是為了炒作自身,增加關注或點擊量,借此吸引廣告投放從而牟利。然而,微信公共賬號如缺少法律意識或法律約束將給自身帶來較高的法律風險。
陸在春舉例說,如果微信公共賬號推送虛假信息宣揚公民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受害公民可以依據(jù)《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追究發(fā)布者的民事侵權責任。
返回列表